《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6-01-14 15:29:25 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剑湖实验学校  宣黎毓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何谓“文包诗”?其实就是作者对诗句的一种解读,并将这种解读呈现在动人的故事中,从而使读者在读文中获得对诗句内涵、意境的深刻感悟。阅读这种文章,基本的方法是:诗文对照。这一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学生也并不陌生,学文之前大多已能琅琅背诵。  
   
因此,我的教学不仅仅着眼于诗文对照,理解诗意,而是向文本深处行进,读懂李白与孟浩然这对好友送别中流露的,学习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

我抓住“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别过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两人非同寻常的感情——“依依惜别”之情。

在“赏景藏情”环节,我让学生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细细地品读了一个

在“对话叙情”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品读两人的对话,从而体悟感情。

一、品读李白的话。这段话主要包含了李白的两种感情,一是对孟浩然的尊敬和仰慕,而是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教学中,先让学生读这段话,找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再说说自己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感悟。

二、品析孟浩然的话,引导学生理解王勃诗句的意思,说出孟浩然用这个诗句宽慰李白的原因,体会孟浩然的良苦用心。

在“吟诗抒情”环节,突出了环境描写的作用,教给学生“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最后环节,安排了小练笔。布置学生读读唐朝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提供了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由来。而后,把它改写成像第25课这样的文包诗,特别注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由于前面的体悟感情花了很多教学时间,所以这个练笔放到了下一堂课。通过对“文包诗”写作的尝试,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也浓了,对文包诗这种文体也熟了。
附件

  • 上一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案例
  • 下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