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案例及反思(宣黎毓)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5-02-03 13:27:38 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执教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课《绝句》

执教时间:20141127日上午第一节课

执教者:宣黎毓

在学校大环境的影响下,我这个早已经没有磨课习惯的人这回也认认真真备课、上课,除了自己班,平行班的其它三个班都去进行了试上,还请了同年级段的老师到我的课堂听课,甚至提出好的建议。

我综合了老师们的意见,重新设计教学环节。以“奇观”为核心,先让学生领略雾凇奇观的景色奇,再来体会奇观的形成奇,最后由雾凇奇观引入祖国风光无限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整节课条理清晰,线索明确,课堂结构完整。教学结束前,我想到早晨打开电脑就看到上课这一天还是感恩节,于是,升华了主题,在引导学生感受了雾凇这一奇观的景色奇、形成奇之后,进而让学生感恩大自然:是谁给了我们这么好的馈赠?我们要感恩谁呀?这样一来,40分钟的课堂,既有知识的教育,又有德育的渗透。

在课堂上,很好地借助图片和视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将文本与图片相结合,图文并茂地将雾凇的景色之奇、形成之奇有效地教给孩子,让孩子在想象、感悟、交流中感受大自然的奇特。

注重学生的朗读。尤其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等重点词句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四(2)班的孩子上课思维活跃,让我有效操控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互动自然、亲切。

课堂不可能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总需要有改进的地方:

1、在讲解雾凇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饱和”“过于饱和”时,最好以学生为例,不要拿老师来举例,这样能感同身受。

2、课件不够清晰,背景和文字对比不明显,让学生难以看清。

3、理解雾凇形态奇特这一特点时,应该让学生欣赏完图片再进行想象雾凇的各种姿态,这样的话,学生就能讲、会讲了。不然,没有直观感受,他们是很难说出来的。所以,在这一环节,需要调整一下教学顺序: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真实的雾凇是什么样子的?那好,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北国的奇观吧。(出示PPT图片)

生:边听老师的解说词边欣赏雾凇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怎样的雾凇?

1:美丽的雾凇。

2:洁白晶莹的雾凇。

3:银光闪烁的雾凇。

4:千姿百态的雾凇。

师: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换个词吗?

生:形态各异 婀娜多姿 姿态万千……

师:想象雾凇的各种姿态。

生:进行说话训练。

出示课件:这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4、要注意文本特点:写景文章。

教学类课文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积累好词佳句,还应该进行学法指导,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进行美文诵读的同时,获得写作方法的综合训练。在试上时,没有安排这样的环节!我又想起同事们在评课时提出:现在的语文课要安排写字教学,即使没有写话训练,也要进行说话训练,上出语文味来!公开课上,我在引导学生理解雾凇的形成是一个慢慢变化的过程后,便安排了说话练习。用文中表示顺序的连接词“最初……逐渐变成……最后……”练习说话。

    教无定法,唯有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才能教得顺!
附件

  • 上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
  • 下一篇:《绝句》教学反思(宣黎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