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重建班级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2-12-16 13:21:02 阅读:

“双减”背景下重建班级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摘要】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实,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班级,其管理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汇集学生凝聚力,发挥学生积极性,提高班级建设水平,成为一个新课题。育人先育心,我校在班集体建设探索中,一致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和最佳契合点。在实践层面积极围绕“深了解”、“广融合”、“重提升”展开工作。

【关键词】双减背景下   班级文化   实践与思考

 

一、深了解——班级文化创建的前提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相对学校来说,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相对班级来说,它是有个性的,是一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文化一般是在班主任引领组织下,由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建立的。在创建班级文化的起始阶段,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深了解”,这是班级文化创建的前提。因为只有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有了深度了解,才会有进一步的深度交流、产生共鸣、形成共识。

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的特长在哪里,自己有什么值得让学生借鉴的地方,有哪些特质能够吸引自己的学生。比如有些班主任喜欢字画,有些班主任热爱运动,有些班主任关心时事……。通过对自己的了解,班主任就可以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长处、特质去教育、引导学生,真正去做的时候也能做到潜移默化。其次,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特长、喜好。作为班主任,应该在新的班级组建初期,逐一了解学生,对他们的脾性、喜好、特长、期望、家庭及其它特殊情况有个总体了解,这样班主任在引导创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能合理定位创建方向,合理使用好学生个体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第三,班主任要积极创设班内学生间交流、了解的平台,让班内学生及时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在创建班级文化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共同参与。

班主任是学生最重要的班主任,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让他们走向了成功。在学生中,不乏良好的学生家庭,但总体来说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受良好教育的条件有限。有的父母文化本身不高,对小孩培养的觉悟自然也不会很高。有的受生活压力所致,忙于挣钱,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有的从小跟随父母漂泊在外,经常变换学校。这些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缺乏集体荣誉感,不太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工作责任感不强,纪律观念薄弱等。面对这样的群体,班主任更需要在推进班级文化创建之前,对学生进行广泛了解,仔细分析。

二、广融合——班级文化创建的关键

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有些比较具体或物质化,人们通常称之为显性文化或者“硬文化”。有些则比较抽象,人们通常称之为隐性文化或者“软文化”。班级文化同样存在这样两类,班级文化的“硬文化”主要体现在班级环境布置和氛围的营造,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展示学生书画才能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班级的公约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班级文化的“软文化”则主要包括各种公约构成一个制度文化;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观念文化;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的行为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能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价值观;能有效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

班级文化的好与不好,并不是内容越丰富越好,更关键的是被全体学生广泛认同、接受、内化,这也是班级文化创建的难点。被广泛认同、接受、内化,这对于学生占比较高的班级集体来说显得尤为不易。为了实现达成这一效果,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在形式和内容上我们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摈弃像以往那样只关注地方特点、本土特色,而是有意识的融入各地文化,特别是与本班学生密切相关的区域文化。比如在布置名人画像上,我们可以有意识收集与班级学生家乡密切关联的人物及事迹,在书画展示中我们可以凸显不同区域的书画风格等。我们力求通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大融合,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经开这个地方不陌生,有亲切感。其次,在班级文化布置和营造的过程中,我们不只是注重结果,让部分学生完成或是班级班主任包办代替。而是更关注班级学生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如在布置教室时,让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剪的剪,画的画,贴的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让学生在过程中自己去体会美,体验合作,享受成功。我们力求通过这种过程性的大融合,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都感到被同等的尊重和关注,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三、重提升——班级文化创建的追求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上海东方世纪学校总校长冯恩洪曾说过: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就觉得愧对班主任、愧对自己、愧对家长。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层次和效果也是我们着力创建班级文化所追求的。

培育班级文化精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班级文化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为重要的从基础的、物质的班级文化活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确立班级文化的精神价值,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和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形成共同班级愿景和理想追求。对于有着不同地域习惯和教育背景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关键。

在实践中,我们以民主参与为前提,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以问题解决为抓手,采取团队活动、班会等多种形式,如“我为班级出点子”、“假如我是班主任”等,对班级日常工作做反思和讨论,针对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让学生自己拿出解决方案。慢慢的一个个班级公约、班级制度就这样产生并逐步完善。我们还积极以读书会、生活会等平台组织学生学习励志故事,分析人物形象,体验人生价值,引发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慢慢的班级里正能量愈来愈强,不良风气逐步散去。当班级组建一段时间,班级集体意识渐浓之后,我们又提倡“一班级一品”,塑造个性化班级集体,即各班级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班级集体创建的指导思想、核心理念、班级愿景和创建规划,并付诸实践。通过种种形式和途径,我们力求使班级文化在精神层面有更好的归纳、提升,在学生内心形成共鸣,促进内化。

真正的班级文化是因学生团队的特长和特点而不同的,真正的班级文化是在点滴小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在双减背景下的班级文化重建,我们需要更多耐心、更多智慧。


附件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浅析实践生活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