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研究动态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基于学习地图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 > 研究动态 > 课堂研究

《爬山虎的脚》教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王筝  发布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孩子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荷花》,作者是——叶圣陶。你还记得叶圣陶爷爷写的内容吗?谁来背一背?王老师也特别喜欢其中的一段话,读(出示荷花段落),孩子们,都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觉得叶圣陶爷爷有发现美的眼睛吗?所以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板书:善于观察)

2.孩子们,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也跟观察有关:(出示单元导读

3.从单元导语中,这个单元要我们学会怎样的观察?(连续细致的观察)

学会连续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生动的表达。

4.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另外一篇文章——《爬山的脚》

5.板书课题。(指导“虎”,虎是什么结构的字,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半藏半露)

6.齐读课题(指导“的”)

 

二、新授(梳理课文)

1.让我们跟紧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去读一读课文。

读书要求: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2. 想一想,叶圣陶爷爷写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课文既然题目就是爬山虎的脚,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呢?

预设(3-5自然段)板书:3-5

3.那么课文另外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出示拍的照片,这就是我们学校教学楼后面的爬山虎,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长在哪里?齐读。所以第一自然段就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板书:生长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呢,(如果不会,指读)这一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板书:叶子

 

4.孩子们,那们对课文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好,让我们赶快去看看爬山虎的脚吧。

 

5.默读课文3~5自然段,找一找爬山虎的脚,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仿真爬山虎),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

预设:茎上 哪里是茎?孩子们指出来。确实在茎上,能再细致一点吗?

预设: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找不到)看图片(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它长在茎上,左面长了叶子和叶柄,叶柄知道吗?右面就是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找到爬山虎脚的位置了吗?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位置)

3.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呢?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有一位小朋友觉得太复杂,于是把句子改成了这样。出示:

对比: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六七根细丝。

这样写好吗?预设(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脚的形状,细细的,嫩嫩的)(板书:形状)

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呢?预设:红色,请你领着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脚的颜色。(板书:颜色)

5.他是不是随意看看的呢?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今年,我注意到了.......孩子们,要想和叶圣陶爷爷一样仅仅用三句话,就把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写得这么生动详细,需要——细致的观察呀!(板书;细致观察)

再读:细致的观察,才让叶圣陶爷爷知道——引读,爬山虎的脚长在——齐(读)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孩子们,爬山虎的脚这么细,这么嫩,是怎样往上爬的?谁来读?(出示第四自然段)正音:触着墙(zháo)

这位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关注到了“巴”这个动词,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你用圆圈这样的动词圈出来(触、巴、拉、贴)

理解“巴”:抓得牢 练习《海底世界》软体动物“巴”在船体上,就是抓得牢牢的。(做一做“巴”的动作)这就是作者用词准确形象。

3.做一做巴的动作。

4.读: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

因为一脚一脚是,长出一段茎,长出一片叶子,再长出一只脚,巴住墙,想要继续往上爬,就得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爬山虎往左边爬,也需要长出一段茎,长出一片叶子,再长出一只脚,爬山虎往右边爬,还需要长出一段茎,长出一片叶子,再长出一只脚,如果是一步一步,就只是两只脚交替着往上爬;

5. 这样的爬山虎令人感到——敬佩,

每当狂风不停地呼啸,爬山虎的脚就着这样先___着墙,再____住墙,然后____一把,最后______住墙,_________地往上爬。
    每当暴雨不停地冲刷,爬山虎的脚就着这样先___着墙,再____住墙,然后____一把,最后______住墙,__________地往上爬。

6放(爬山虎往上爬)视频 

孩子们,视频只有短短的一分钟,但是据资料显示,爬山虎要爬满整面墙最少需要两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就需要进行——连续观察。

孩子们,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写得准确;按照生长顺序,写得有序;通过连续的观察,写得细致。

为了准确地写出了“爬”的过程,你觉得作者还运用了哪些妙招,使这个过程这样生动形象?

引出句子:“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出示图片:蛟龙的爪子)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融入想象,运用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触着墙的就是这样巴着墙往上爬的,女生,你们来告诉我,没触着墙的怎么样了?(出示第四段第一句)

2.男生,触着墙的爬山虎又怎么样了呢?读(出示第二、三句)

3.写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之处也是一种——对比观察。这也说明作者——善于观察。

多么神奇的爬山虎啊,一起读读第五自然段。(出示第五自然段)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着叶老先生的文字,去观察了爬山虎的脚,看到了它的样子,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知道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完全不一样,那么他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并尝试像叶老这样观察周围的事物。

 

四、练习写字(这么有趣的脚长在茎上,那么茎字怎么写呢?)

写:茎

五:作业:
1、思考:既然课文要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又要用大篇幅写爬山虎的叶子呢?

2、亲自去观察一下爬山虎或者其他你感兴趣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