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理论学习
栏目导航

设计有效作业,深化延伸主题(周国安2023.5)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王超颖  发布时间:2023-05-15  浏览次数: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姓名

周国安

时间

2023年5月

主题

设计有效作业,深化延伸主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一种形式。基于思辨力培养的主题式教学作业设计,一方面,就“主题式”教学而言,作业需要呼应、深化甚至延伸“主题”;另一方面,就“思辨力”培养而言,作业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巩固主题知识,而更加强调知识的迁移应用,在迁移应用中建构知识、开展思辨、提升思维。

比如,在《辛亥革命》一课教学结束后,教师设计了如下作业。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门徒,爱国而博学。他反对打倒清朝,反对共和政体。他要维持清室而行君主立宪。所以他在《新民丛报》里再三发表文章攻击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他说中国人民程度不够,不能行共和制。如行共和必引起多年的内乱和军阀的割据。他常引中国历史为证:中国每换一次朝代必有长期的内乱。梁启超说,在闭关自守时代,长期的内乱尚不一定要亡国。现在列强虎视,一不小心,我们就可召亡国之祸。民国以来的事实似乎证明了梁启超的学说是对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出版社,2012年)

问题:你认同梁启超的观点吗?结合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以及材料,以小论文的形式谈谈你的观点。

这个作业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运用本课关于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的辩证视角和相关结论,把共和以及共和后的内乱与割据等历史现象放在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主题视角、长时段视角之下加以考察和评判。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本课教学主题的理解,也为导引出“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跨单元主题下的下一个单课教学主题进行了铺垫;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多视角、长时段分析历史的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学生思辨力的提升。

20世纪80年代,包启昌老师提出“一课一中心”,后又有学者专家提出“一课一灵魂”“教学立意”“教学内容主旨”等等,提法虽不尽相同,但理念和内涵相近,都强调一节历史课应当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计,主题是中心、是灵魂,是教学立意、内容主旨的凝练式的表达。

“双新”背景下,历史主题式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提升教学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历史主题式教学自身所具有的教学意蕴有利于学生思辨力的培养,通过思辨力的培养,能够更好的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