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案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6-05-23 08:08:37 阅读: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学生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因为教学计算的时候,精力集中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
   
前面几册教科书里的探索规律,大多数是研究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如间隔现象、周期现象等。这次探索整数加法和乘法中的规律,直接研究数学现象,在内容上与过去不大相同。这点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教材的安排是先研究和的奇偶性,再研究积的奇偶性。在研究和的奇偶性时,给学生的指导比较多,过程与方法的安排比较细致。而从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应用到研究积的奇偶性上。所以,研究积的奇偶性的教材,编写相当精练、比较开放。
   
和的奇偶性分两段研究。第一段研究两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第二段研究多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不把0放在研究范围内,是因为0和一个数相加或相乘,得数都有其特殊性。况且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学生已经习惯只考虑非0自然数了。
   
研究两个非0自然数的和,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学生每人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把各人选择的加数与算出的和,填在教材设计的表格里,积累研究的素材。表格里有一栏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填写这栏能感知整数加法的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于是产生问题:怎样的数相加,和是奇数?”“怎样的数相加,和是偶数?逐渐形成探索规律的心向。第二步玉米卡通提示学生观察填好的表格,说说你的发现,引导他们初步寻找规律。辣椒”“蘑菇”“萝卜三个小卡通的交流代表了众多学生的发现,是这一步活动应该达到的程度,否则会影响下一步的研究。不过,教室里学生的交流还需要经过适当整理,才能像三个小卡通那样有条理。其实,辣椒卡通是讲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蘑菇卡通是讲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教学时,要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整理规律,培养表达规律的能力。第三步继续举一些两个数相加的例子,验证刚才的发现。这时举例验证,要指向规律来设计,至少应有三道加法题,分别是两个偶数相加、两个奇数相加、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相加。这样不仅全面验证初步的发现,还能加深对规律的体验。第四步联系实例进一步体验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打开数学书,左、右两页的页码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一定是一个偶数、一个奇数,这样两个数的和一定是奇数。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能够作出这种判断,把两个数相加的计算能够证明判断是正确的。
   
研究多个非0自然数的和,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任意选择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一道连加算式,猜想和会是奇数还是偶数,并通过计算验证猜想。组织这一步活动要注意三点:一是建议学生从三个数相加,到四个、五个数相加。像这样逐步增加加数的个数,有利于找出规律。二是选择的加数不要很大,不必把精力放在计算上。较小的数相加,计算方便,同样能发现规律。三是列出连加算式,先猜想它的和会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验证。这时的猜想,不应只凭兴趣随意猜想,而应该有些理性思考。当然,也不要上升到规律层面,因为下面还有探索规律的教学安排。如,15+21+8的和可以这样想:先算前面两个奇数相加得到偶数,接着偶数加偶数得到偶数。又如,37+22+16+9+42的和可以这样想:从左往右计算,四次的得数依次是奇数、奇数、偶数、偶数,这些数连加的和是偶数。第二步小组讨论教材里的两组问题,得出若干个自然数连加,和的奇偶性规律。任何一道连加算式的加数都能分成两类,一类是偶数,一类是奇数。利用加法运算律,把所有偶数与所有奇数分别相加,所有偶数的和肯定是偶数,所有奇数的和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如果所有奇数的和是偶数,那么连加算式的最后得数是偶数;如果所有奇数的和是奇数,那么连加算式的最后得数是奇数。可见连加算式最后得数的奇偶性,由算式里的奇数加数的个数所决定。为此,教材引导学生观察连加算式里有几个加数是偶数、几个加数是奇数,并思考奇数加数的个数与连加算式最后得数的关系,从中发现规律。第三步应用发现的规律,在复杂的连加情境里作出判断。如,1+3+5+…+99的加数比较多,并且都是奇数,根据加数的个数,就能直接说出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步,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出一些复杂的连加算式,判断和的奇偶性。
   
关于若干个自然数连乘的积的奇偶性,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自己写出连乘式子,在从左往右计算中体会规律。如计算3×7×2×4×5要做四次乘法,各次的积依次是奇数、偶数、偶数、偶数。类似这样的计算再进行几次,就能够得出像辣椒”“番茄卡通那样的结论。组织学生探索积的奇偶性,要充分利用探索和的奇偶性的活动经验,给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的机会。对此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带领学生回顾和的奇偶性是如何探索的,借鉴其方法与过程,规划探索积的奇偶性的步骤与活动,帮助学生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活动。第二,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时间要充分,如果课上来不及,尽管向课外延伸。第三,与和的奇偶性一样,积的奇偶性不必要求学生记住。探索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探索过程、探索方法,要积累开展探索活动的经验,要培养发现规律、表达规律的意识与能力。只要学生经历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活动,以后如果再遇到有关问题,就会有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附件

  • 上一篇:《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 下一篇: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