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学习2022新版课标
【集体学习2022新课标】 学习心得
倪咏梅:
学习了新课标,让我更新了语文教学理念。其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重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才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因为创造性思维决定着创新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标准还提倡学生自由阅读。有自由的时间去阅读,不要过分的把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组织很多的活动、很多的任务、朗读、读书笔记……这些方法不要过度强加给学生,最主要的是放松,让学生自由轻松地读。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我们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
徐洪勤:
新课标提出了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学习任务群、加强课程整合、变革学习方式、重视评价导向等五大理念,和2011年版、2001年版课标相比较新课标在传承中有创新,修订幅度很大,特别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跨学科学习等的提出,对未来语文教材修订、教学变革、学业评价等必将产生深刻影响。
从课程目标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实实在在地到来了。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内容,本次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课标,与高中课标思路基本一致,提出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方面的内容,高中阶段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在义务教育阶段变为“文化自信”表述的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从学科教学方面正面回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另外,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改变了以往课标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的划分,分成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四个领域,更加突出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的课标为语文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勾画了清晰的蓝图。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主动将课标学习和具体教学实践对接起来,对照学习,实践反思,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偏离方向,进而不断提升育人、教学质量。
周佳英:
此次新课标的培训,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点了方向。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我将接受新理念,感受新思维,对我来说,新课标培训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阅读比重加大。新课标要求除了考查语文的基础字词,阅读理解,作文,还新增了整本书阅读,并且明确提出了阅读整本书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定要强化阅读量,不仅如此,还要增强孩子总结、概括和复述等能力。
2.培养学生读写意识:
读和写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理清这个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齐头并进。学生通过写作知识了解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技巧又了解写作的要点。读写结合,大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育在前行,任重而道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有更高、更深层次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全面的教学技能。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我会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磨炼,在不断提升自我中成长。
刘洋:
4月份,新课标出台,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出现了一些新内容,如:文化自信、学业质量、学习任务群等。从中也可以感受到新课标中非常明确地给出了教育改革的强信号,就是紧跟核心素养,提能力提素质。
首先,语文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不仅仅是语文课的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这种素养是综合性的,涉及到了思维、运用、创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语文课课时量占比将达到20%—22%,相信语文的题目会越来越难,广度也会越来越大。
其次,语文的考试也有了重要的变化,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
新课标中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原来高中的概念,现在下移到小学,原来的孩子是一篇一片学,现在要一组一组学。包含三个类型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阅读。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恐怕就是考试的核心竞争力,里面涉及到的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
最后,靠刷题想考好语文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以前语文考试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题刷多了,语文成绩差不了,这次明确规定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以后教学和考试会高度统一,命题也会更加科学精细,考察的方式会更灵活,考察的内容会非常主观,甚至还会跟互联网结合,孩子想要考高分就难了。
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意自身教育方式的转化。新课标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周红颜:
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更精准的体会。新的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从“知识本位”教学转向“核心素养本位”教学,鼓励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关注课堂中不同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这样更具目标性,更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平时更多的是从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来设计课程内容。新课标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呈现给予我们新的思考。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任务,通过真实的语文情境,统一的学习主题,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地从学习静态的知识变成了进行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以此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
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要减缓坡度,降低难度,注意年段之间的衔接,以此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