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课题概况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 课题列表 > 小学语文教学中“牧式表达”的实践研究 > 课题概况
栏目导航

开题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居佳华  发布时间:2021-06-11  浏览次数:

《小学语文学科中“牧式表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于2021年2月设计立项,并着手建立研究组织、学习理论文献等研究准备工作。2021年4月被批准为常州市市级备案课题。

一、课题概要

(一)概念及界定

1.关于“牧式表达”:

在表达前面冠以“牧式”二字,是从儿童和语文的角度,还原他们学习的真实状态。“牧式表达“之“牧”意为放牧,是行动的“放牧”——自由、自主、自然,是心灵的“放牧”——陶醉、悦纳、生长;“牧式表达”旨在源自儿童需要又创造儿童需要,让儿童的言语表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其核心关注的是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成长。它是一种自主、自由、自然的表达,是儿童在自发思维下形成的对文本个性化的直觉感受,在自发感受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形成表达直觉;是通过引导儿童表达自主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过程;它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分享交流的方式,实现儿童言语自我生长,乃至生命成长。

2.基本特征:

 

 

 

 

                                          

牧式表达”的特征图

一是自主性。“牧式表达”具有自主性,是一种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自主表达,是儿童经历“未知——求知——探知——熟知”的一种自然的生长状态,它鼓励用儿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触摸语文、去感受世界、去自主生长言语智慧的实践活动;

二是自由性。“牧式表达”具有自由性,是尊重人性、顺应天性、符合个性的自由表达,它基于儿童自主建构和个性思考、符合儿童个性创造的思维之旅,更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实践之旅;

三是创造性。“牧式表达”具有创造性,是合乎规范、自然审美的创造表达,它提倡让言语表达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命创造,从而提升表达品质。

(二)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教育,最终指向人的成长。我们一直在追寻,如何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将儿童培养成灵动、活泼、有趣的人?于是,我们回到语言、回到课程。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发展的潜质和能力。由此,“牧式表达”应运而生,它蕴含了剑实人对于“学校、儿童、愿景”三大维度的思考。

(1)“牧式”何来?

一是具有学校特质:学校是儿童生命成长的摇篮,提升儿童言语品质,就是提升儿童生命质量,是活力教育的象征。剑实是一所九年义务制教育实验学校,基于学校特质,我们期待通过小学阶段六年的学习生活,能让儿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为初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牧式表达”的产生与变革都拥有这一所学校独特的历史成因、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

二是具备儿童特点:表达能力的提升过程即言语发展的过程,表达即生长。儿童需要言语品质的提升与发展,更需要自由、自主、自然的生命成长。“牧式表达”,旨在提高儿童的表达素养,让儿童在自由与自主中,激扬生命,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习思考,从而更好地根植于未来。

三是具足愿景特征:“牧式表达”,是一种表达主张,更是一种教学主张。我们结合自身教育特色,立足校情,立足学科特质,提出“牧式表达”的构想,正是实施课程改革、转变学习方式,引领儿童生命成长,加速人才培养,加快学校内涵建设的有效策略。

(2)“哲思”何处?

基于对儿童生长和发展及“活力教育”的“追溯”,我们试图通过寻根的方式来梳理“牧式表达”的逻辑,让所有的实践拥有依据。

一是源自于儿童本位的主体性认识。

“牧式表达”,关注儿童关键素养的培养,凸显学习主体,立场是儿童,载体是表达。我们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的教育,学习就是儿童的学习,生长是儿童的生长。表达生长,即为生命生长、儿童生长。“牧式表达”,旨在提高儿童的表达素养,这是回归儿童本位的主体性认识。

二是源自于学科育人的导向性实践。

“牧式表达”,全程凸显学科育人的导向性价值,旨在真实经历发现、体验、感悟、提升的过程中有效推进儿童言语生长,拓宽并丰富学科育人的路径,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在学科学习、课程实践中引导儿童学会表达,学会做人,让教育回归原点。

三是源自于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转型。

“牧式表达”,鼓励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去感悟、去自主生长言语智慧。它直接指向促成儿童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行为。其间,教师只是引导者,重在引导学习过程的聚焦与协同、碰撞与共享,努力追求儿童自由、自主、自然的表达,这是教学方式的创新型转型。

四是源自于生命成长的完整性追求。

无论是课堂的重建、教学的重构、课程的重整,学校都在期待:通过教育唤醒他们内在“最基本的需求”,为他们萌生更为高级的需求。“牧式表达”,能提升言语品质,发展深度思维,激扬生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基于回归语文本质的需要、回归课程本位的需要、回归儿童本体的需要,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学科中儿童“牧式表达”的实践研究。

2.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表达即“生长”,言语生长为语文的本质。表达能力的提升过程即言语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学,需要努力追求儿童自由、自主、自然的表达。三年中,我们将通过《小学语文学科中儿童“牧式表达”的实践研究》,探寻提升儿童表达能力提升的路径与策略,形成“牧式表达”的范式,努力让“牧式表达”成为我校儿童表达的一种新特质,提升儿童表达素养,真正培养一批能说会写的剑实学子。

(2)实践价值:

一是提升儿童言语品质。本课题的实施,通过分层次、多类别、可操作等多种形式,牢牢围绕发展儿童“语言表达素养”这个根本,运用多种策略提升儿童的表达能力。我校为一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外来流动儿童比例比较大,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相对薄弱,导致学校的语文课程的实施受到制约。小学语文学科中“牧式表达”项目的实施,旨在提升儿童的言语品质,以语言文字的使用为任务,以儿童学习言语研究为基础,让儿童成为能说、会写的人。

二是转型语文教学方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努力追求一种自然、自主、自由的儿童表达生长的效果,同时,增强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能力,对语文本质的理解能力,它直接指向促成儿童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行为,在儿童言语能力实施与培养的过程中,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型。

三是变革儿童学习方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让儿童的语言学习经历“未知——求知——探知——熟知”后的一种自然的生长状态,在自主、自由、创造中学习语言、生长语言,有利于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建立儿童牧式表达的目标体系,形成适合于校本的儿童表达的总体目标和各年段的分阶目标。

(2)通过研究,运生儿童牧式表达的生长路径,探索出一套适合儿童言语生长的具体路径。

(3)通过研究,创新儿童牧式表达的课堂范式和实践路径,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质、培养儿童言语品质的语文课堂,创生出小学语文学科中培养儿童“牧式表达”的实践路径。

(4)通过研究,改革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创新语文评价方式,以评促研,以评促改,在积极的评价中,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2.研究内容:

(1)儿童“牧式表达”的文献及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学科中儿童“牧式表达”的内涵、意义及价值,形成校本的认识和话语;在充分调查本校及本区域儿童表现力现状的基础上,形成后期“牧式表达”的校本实践的方式;

(2)儿童“牧式表达”目标体系的研究。将依据课标,立足学科本身的教育价值,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学科中儿童“牧式表达”的目标体系,将儿童1—6年级各个阶段的“表达能力”的总目标进行提炼与梳理,形成具有本校儿童特征的表达能力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3)儿童“牧式表达”的生长路径研究。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遵循不同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学科中儿童“牧式表达”的生长路径,通过儿童表达生长路径的研究,试图创新本校儿童言语表达的路径实施;

(4)儿童“牧式表达”的课堂样态及实践路径的研究。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学科中儿童“牧式表达”的课堂样态,通过本校课堂样态的研究,形成符合本校特质的语文课堂框架,提炼小学语文学科中儿童“牧式表达”的实践路径,创新培养并提升儿童言语品质的方式方法;

(5)儿童“牧式表达”的评价方式的研究。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学科中儿童“牧式表达”的评价方式,从课堂构建三要素出发,推进全程性评价、立体性评价及特色性评价,通过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儿童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借鉴与创新: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早有“牧式教育”的研究。卢梭曾说:“儿童是大自然派驻到成人世界的天使。”他们目睹的一切世界都是美好的。他们是属于大自然的,具有大自然恣意飞扬的天性,他们懵懂好奇,热烈萌动,一切活动都是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任何强求或强行教化的行为,都会扼杀他们的天性和心理。“牧式教育”正是从自然生长和自然教育中得到启发,遵从生命个体的天性和成长环境,为儿童创造一个妥帖心性的学习场域,让儿童在这个场域里自然生长、自主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

一是关于“牧式”的起源。“牧式”起源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土壤,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校本化生长,它是在充分“放”的情况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学生在现有学习情境下依靠自身的经验与环境对话,并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2018年,无锡的孙永明在江苏宜兴和桥小学推进“牧式教育”。对“牧式”赋予了新的界定和内涵。“牧式”的得出,体现了对改革事物本体的重新认识,更体现了我们对生命自然样态和自由表达的诉求。在国内,“牧式教育”又积极汲取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和先进营养,相信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发展的潜质和能力。

二是关于“表达”的现状。放眼当下,语文教学的“浅表达”现象比比皆是:“狭窄化”——以内容理解为核心,以几个问题的形式让儿童从课文中求得答案。言语表达狭窄,无助于儿童表达能力的提升。“机械化”—— 为表达而表达,儿童成为课堂上纯粹的“文字搬运工”,重复低效的机械劳动。“范式化”——“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形同鸡肋的“模板思维”,范式化的言语训练、味同嚼蜡。“碎片化”——零打碎敲,看起来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但是缺乏整体性。凡此种种,都将导致儿童的“表达依赖”——老师说什么,我也说什么,无法形成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表达浮躁”——跟着课文进行简单的模仿,无法收获“志同道合者”的惊喜;“表达无趣”——随意说,更无创新可言。

于是,我们试图进行“牧式表达”的研究。再者,2018年,由笔者提出的《牧式表达:让儿童与语文深度遇见》一文发表于《江苏教育》;2021年,笔者的研究成果《语域之美:指向儿童“牧式表达”的生命场域》刊登于《江苏教育》。2021年,《小学语文学科中儿童“牧式表达”的研究》被评为经开区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凡此种种,均为“牧式表达”这个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之处:本研究试图形成语文教育的核心思想:关注语文本体特征,凸显儿童文化内涵;系统回答儿童“牧式表达”的目标体系、生长路径、运生策略以及课堂建构等关键问题。本研究是一种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首先回归了语文的本质。在儿童的言语生长中寻找语文教育的钥匙。其次回归了语文和儿童的关系。语文,要成为儿童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要有语文的根的信念与信仰。再次是回归课程,为儿童铺设一条促进语言生长的跑道,用最有价值的知识发展母语文化。

(五)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一是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一方面组织力量对学校儿童语言生长的目标体系、生长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把儿童的言语生长作为一项工作来抓,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促进儿童发展。

二是坚持学术研究与行政推动相结合。本项目不只是一项学术研究,更是本校推动内涵发展的行政工作。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学术研究,而且要制定推动该项目建设、加强队伍建设的政策和制度,以行政的力量推动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卓有成效。

三是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儿童言语生长研究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工程。我们将采取全面推进、重点研发、分层实施的办法,一方面通过全面集中学习、全员培训等措施进行;另一方面将以创新机制,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

四是坚持统一引领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一方面学校提出统一的生长体系及目标要求,引领学校儿童发展的全面开花;另一方面激励教师自主开发与之相关的课程、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以两方面结合的方式,促进本校儿童发展。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对牧式表达的含义、原则、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继续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是调查研究。对本校儿童言语生长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研究过程中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分析,以及时总结成果与经验,发现问题与困难。

三是行动研究。组织和指导教师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研究,在行动中学习研究、改革创新、总结反思,不断修正、完善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逐步形成思想,创出特色。

四是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从研修平台中选择案例,作为研究范例,进行微格分析和实证研究,从中分析规律,提炼专业成长经验。

五是个案研究。选择若干学校若干儿童实验前后的情况,就其开展学习研究、实践创新、发展成果等进行跟踪观察,细微分析,以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

(六)过程与计划:

1. 准备阶段 (2020.9~2020.12):学习有关理论,起草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构建研究网络,并对全体教师进行初步的动员和培训。

2.理论研究阶段(2021.01~2021.12):根据方案,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和创新,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化研究、行动跟进。

3.行动研究阶段(2022.01~2023.10)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和创新,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化研究、行动跟进。

4.总结阶段(2023.11~2023.12):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既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又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应用。

(七)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2.与课题相关论文集

3.与课题相关的课例集

4.与课题相关的案例集

二、前段工作:

1.学习有关理论,起草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构建研究网络,并对全体教师进行初步的动员和培训;选择骨干组建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编制了研究方案、并进行理论研究、文献研究等。

2.加强了行政推进,根据设定的方案框架,分工到相关处室,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带领全体语文教师积极行动。

3.在学校展开“牧式表达”探索实践的同时,对其课堂策略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尚处于经验应用的初始阶段。

三、下步打算:

1.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个人分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

2.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3.初步确立一部分教师进行尝试性教学,在理论中前进,在实践中提高;

4.完成反馈情况分析,研讨并优化教学策略;

5.校内进行优秀课例评比活动;

6.课题组实施教学观摩课,积极开展教学尝试研究和成因分析,初步形成经验。